前言:一朵小花
這個故事的開場就像是一朵小花。
第一朵是女兒突然說要學騎車,然後學會了(看這篇:腳踏車與第一次)。
第二朵是兒子看姐姐學會騎車,也買了新車,於是發憤圖強。
不過我們是有學習曲線的。
感謝同學豐軒告知,21世紀沒有人還是用大人扶著小孩子的方法在學車的。
首先,把單車的腳踏板拆了;其次,找個長下坡讓小孩子練習座在單車上滑行。
等到小孩子找到滑行的平衡感後,踏板裝上去,就會騎了!
果然,Fisher只練了2個下午,加起來大概3個小時就OK。
最重要的是...
過程中我只需要坐在一旁喝飲料,大聲加油鼓勵,實在太輕鬆啦!
Outlander的好處是空間夠大!
所以只要收掉後座的一個座位就能把2台小折+1台童車收納進去。
(都是20吋的)
不過人心是不會滿足的...老婆說,下次露營時乾脆也帶著單車出遊好了。
所以有了這篇「單車攜車架」的開箱文,第3朵小花。
PK:多款攜車架評估
要裝哪一個單車攜車架呢?說起來也是峰迴路轉,百轉千折啊!
第一個想到的是Outlander搭配的攜車架。
上網查詢了一下,應該就是Trave Life SBC-633S這款,確實車隊裡有許多車友安裝。
這款的結構其實最好,上面與下面各4點用鋁住+墊片直接鉤住(左右再加上輔助帶)。
而且還可多花幾百元更換下方2個旋鈕,變成要用鑰匙打開的防盜旋鈕(避免攜車架失竊)。
不過這款並不便宜,大約要7K才買的到。
另一個問題是我之後才發現,中間的穩定支撐桿是用扣的。
偏偏家裡的車橫桿都不是圓柱,必須另外再買單車輔助桿(大約千元/支)....
(圖片取自三菱官網)
第二款評估的是同學豐軒在使用的YAKIMA KINGJOE PRO,有2台/3台的。
這個的概念是利用六條繩子分別勾住上下4點與左右2點。
差別是這款的單車是用懸掛式固定(Travel Life那款叫做平台式固定)。
也就是像曬衣服一樣,把單車的橫桿掛在2根支撐桿。然後用扣帶捆緊。
YAKIMA的種類非常多,特色就是便宜4K上下;不過是國際品牌,品質應該是OK的。
只是這類懸掛式的比較適合公路車,一個是車架的橫桿較細、另一個是水平的桿子掛起來也比較好看。
總之一樣有孔徑大小不足的困擾,同學回報只能容納周長在17公分以內的單車支架。
這樣還是得另外加上單車輔助桿。
(圖片取自YAKIMA官網)
中間其實還看了幾個品牌,不過狀況都差不多,就不再贅述。
最終總算下定決心,決定購入BN'B Rack的BC-6315-2S。
這款攜車架算是跟前面介紹的2款概念也有相同之處。
跟Travel Life一樣是平台式的,單車放在一個支架上。
同時也跟YAKIMA一樣,拉上6條繩子勾住後門。
但最終入選的原因,其實有這三點:
第一、它的固定桿前端不是用綁的是用"夾"的,應付小折或童車這種奇特造型車架應該OK。
第二、它的固定桿旋鈕可以上鎖,至少單車上架後還有那麼一點防竊作用。
第三、它也相對便宜一點...我在PCHome商店街還有積點,折扣後6K有找~~
(圖片取自BN'B Rack官網)
開箱:BN'B Rack BC-6315-2S
醜話先自己承認,我是用手機拍的,拍攝地點在陰暗的地下停車場。
索以照片美麗是談不上,連清楚都很欠缺...
雖然有先在官網看了安裝影片(Here),也有安裝手冊。
沒想到,還是搞了1小時才裝好。
箱子不重,但比想像中大件。
裡面有車架主體、2支單車車輪收納滑槽、其他零組件。
以及安裝手冊與交通部安全檢驗通過證明。
安裝的重點就是車牌不能被遮住。
攜車架裝上去之後,後門還是可以打開,但會變得很重,而且撐不住會掉下來。
然後再把2個單車滑槽鎖上去。
每個滑槽左右2邊都有固定車輪的帶子。
最後再把2台單車裝上去。
總算完成了。
結論有幾點參考性。
首先是這個夾具果然OK,不過Fisher這台單車太低了,所以改鎖座墊下的管子。
夾具有2支,但只有1支有鎖,所以如果只上一台旋鈕還要移到短的那支。
旋鈕上鎖後會失去功能(無法旋開,單車就不能卸下)。
不過沒上單車時,要另外想辦法把夾具固定以免敲到後檔玻璃(目前是拿固定剎車的魔鬼膠帶)。
再來這款攜車架要怎麼避免被人A走呢?
說起來只要剪斷6條固定繩就可以了...
所以我又去買了條鋼索,將攜車架跟備胎架鎖在一起。
我的車上架後左右2側與上方都有突出,開車時難免會緊張一點。
另外就算單車沒上,倒車影像也是有被影響~~
整體來說很穩固,接下來就得等更多使用經驗了。
一朵小花的故事是一個懶人人家送了一朵小花。
從找出乾淨的花瓶開始,居然不知不覺把房子都清潔了一遍。
我也沒想到,從女兒說想學腳踏車開始...
不知道故事會持續發展到????
^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