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he perfect storm  (圖片來自網路)

 

這是性格男星喬治庫隆尼演過的一部災難片:The Perfect Storm(天搖地動),真人真事改編。

 

故事描述一個由三個颱風匯集而成的超級大颶風形成,喬治克隆尼是遠洋漁船的船長,由於已經好幾次出航漁獲量都不如預期,沒想到這次大豐收一吐怨氣時,卻碰上船上的冷凍設備故障,一定得趕回港口卸貨。

 

船員們都不想空手而回,跑船的多少帶著冒險與浪漫的性格,大家都說衝吧...最後的結局當然是悲情的。我不清楚電影裡面添加了多少戲劇化的元素,不過看了幾次Discovery頻道裡面討論的空難危機,往往不會是一個環節出錯導致危機發生,而是很多個環節都發生問題。

 

難怪中國人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回到主題,被大家高度警戒的Talim Typhoon剛過去,所幸沒有大規模的明顯災情,甚至許多人開始討論起氣象局預測失準,放颱風假的也批評,沒有得到意外假期的也批評。我自己的想法,是有幾個點可以拿來討論。

 

1.放不放假?


說到這種災難假,上週台北市在豪雨災情高峰剛過時才宣布「即刻」停班停課,除了網路上一堆Kuso挖苦圖片外,風波所及一直到現在名嘴還在鞭此新聞中。放不放假始終是颱風來臨前大家最關心的議題。

 

先說說上週台北市的這個例子,問題不在於氣象預報的準確性,而是政府對災情掌握慢半拍。前者是預測,在“蝴蝶效應”的概念下,今天的氣象科技應該還停留在「人力有時而窮」的階段。但是後者就難以卸責了...當已經有災情發生(明顯的大豪雨+許多地區開始淹水)卻還不做決定,等大家冒著風雨與積水的危險出了門,才姍姍來遲的即刻放假,最後進退失據。

 

我自己的觀察是:這幾年來的颱風假很少放的精確的,甚至有一年強烈颱風(颱風眼鮮明、颱風外圍完整、直撲台灣),結果也是給戲院、百貨公司、KTV業者賺到了。不過這種事情是不怕一萬,只怕萬一(還記得一開始提到喬治庫隆尼的鐵齒嗎?),所以即使賺到一天假期也是好的。

 

台北市的例子純粹是官員白目而已,真的不該拿來相提並論。

 

2.媒體報爽的?

 

前二天一提到TALIM,感覺各家電視台氣象主播都是如臨大敵,每個說的都很嚴肅,認為即將面臨到出乎意料的豪雨災情,結果目前看起來卻是出乎意料的失真。自從前幾年各家氣象主播自報路徑,氣象局決定禁止這等亂象之後,確實有比較收斂。

 

各家媒體在報導時加油添醋,固然有爭取收視率的動機再,其實我想到的是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練」中說到的“長鞭效應”,原來的理論意思是一條鞭子揮過去,靠近手部的部分也許只有一點點擺幅,但因為種種因素(例如:Time Lag),導致傳遞到末端時擺幅被擴大為數倍、數十倍,造成反應過度。

 

所以也許一開始氣象局的預測是A,媒體甲說成AA,媒體乙加碼AAA,媒體丙加碼AAAA,官員或學者擴大為AAAAA...

 

3.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或許...這也是這幾天熱門的話題之一,主要是前氣象局官員批評CNN的預報聳動,特別是還有國內媒體不引用中央氣象局的預報路徑,用的是CNN直撲台灣的路線。說到CNN,一戰成名的經典預測是莫拉克颱風,就是造成台灣88水災淹大水,有官員甚至因此下台(去理頭髮的、去吃父親節大餐的)。

 

我認為人的記憶是這樣子,也許CNN預測失準10次,但因為那10次大家的感受不痛不癢,所以沒有記憶點;但只要預測準了1次,而那次偏偏又災情慘重,大家的腦還裡就會有深刻印象。

 

如果大家想要一併參考國外的月亮們,這裡給幾個參考的網站:

 

4.台灣的和尚會唸經...

 

資訊是死的,如何解釋才是活的。所以找一些達人的看法來參考也不錯。FB上面至少有:鄭明典(算是官方的非官方看法)、彭啟明(氣象達人,民間開氣象公司)、王淑麗(東森氣象主播)、 簡瑋靚(大愛氣象主播)。其中前二位會提供一點較理論的知識分享。

 

還有就是PTT上的颱風站台,大家可以看看一些業餘愛好者的看法,多少學一點。

 

 

最後,關於颱風,始終會有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情況,還是不要來得比較好。而面對颱風時(或其他可能的災情)請注意,我們都不是喬治克隆尼,沒必要承擔可能的風險。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颱風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uen1972 的頭像
    kuen1972

    Random Walk on Kuen1972's Blog!

    kuen19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