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片取自網路)

看完本片的第一個感覺是:鬆了一大口氣。第二個感覺是:難怪娜塔莉波曼會拿到小金人(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黑天鵝」(Black Swan)其實就是知名的芭蕾舞劇「天鵝湖」的改編,說起來不管是這首芭蕾舞劇的情節或是這首經典的曲子,我想應該很多人都很熟悉,所以這樣的情節似乎沒什麼新意可言。

一個繼承母親願望,兢兢業業努力奮鬥的芭蕾舞者。

一個不得志、有著強烈控制慾的母親。

一個突然加入,個性與女主角完全不同的外地芭蕾舞者。

一個被世代交替的芭蕾舞明星。

一個主導劇團事務的總監,要替舞團找新的明星女主角。

就這五個主要角色加上十分俗套的女主角爭奪戰劇情,撐起了這部電影,沒想到整場電影的壓迫感十足,讓人幾乎喘不過氣,全無冷場。

這麼老套的劇情幾乎是隨處可見,不說別的,超長壽日本少女漫畫就是代表,韓劇也十分類似...太多這類的安排了,但這麼沒新意的內容卻又這麼好看,關鍵就在這個人:娜塔莉波曼。

在片中娜塔莉波曼如同她想要爭取的角色一樣,她既要演出白天鵝的優雅與男友被搶後的無助,又要演出掠人之美的黑天鵝,而後者那種挑逗、冶豔與鬥爭的本質,與娜塔莉波曼“呈現在外”的個性截然不同,也因此一步步的讓娜塔莉波曼潛藏在內心的黑暗面,逐漸地浮出水面。

為了要誘發這股黑暗面,特地安排另外四個角色。

媽媽跟總監是外在的壓力,為了符合這2個人的期望,女主角像是得了強迫症般的,一遍又一遍的到幾近沒有人性的方式在鍛鍊自己;前女明星與潛在競爭對手則是另一股內在的壓力,女主角必須超越這2個可能的威脅,才有辦法安穩的穩居第一女主角。

壓力+壓力+壓力...壓迫的喘不過氣。

特別是導演在拍攝這部電影時,從片頭一開始的開場完之後,就使用了大量近距離的鏡頭追著女主角跑,等於是強迫觀眾去觀察娜塔莉波曼承受的種種外在與內心的折磨,對觀眾來說,在這麼貼近女主角的情況下,觀影時的情緒無疑是跟著高低起伏,充滿種種不安,深刻體會這種壓力。

所以本片的成敗關鍵就繫於娜塔莉波曼,舞台留給她了,她也不負“重”望,在戲裡/戲外都獲得空前的成就。

但是要達到戲裡所謂『完美境界』(Perfect)的演出水準,是要有「燃燒生命」的那種驚人能量才能完成的啊~~~

這點也讓我聯想起另一部很好看的電影「香水」(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

幸好這只是電影。

 

這部電影我跟老婆去電影院看時,已經上映月餘,賣座仍有七~八成,觀察這幾周的電影票房數據也都在前五名左右,口碑算是不錯。

電影散場時我都可以感受到許多女性觀眾(特別是Gloria),那種鬆了一口氣的感覺。

我想在現實生活中,最好還是秉持中國人『滿招損,謙受益』的性格,多多容忍些不完美的人事物吧!

因為完美的代價是超乎想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uen1972 的頭像
    kuen1972

    Random Walk on Kuen1972's Blog!

    kuen19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