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網路)
蘭花賊算是好萊烏自省的一部片子(??原因後續),主要的內容是描述一部小說“蘭花賊”要改編成電影劇本的過程。對於個人來說,這片真是那一年看了許多電影以來,難得看到的好片(註:指的是2003年)。不過得獎的片,有時難免有曲高和寡之譏,有點像是“時時刻刻”就叫人看的特別吃力。
《一、劇情的鋪陳》
2.支線(先講支線比較易懂)
〈蘭花賊〉是一本書,描述印地安人在保育區內摘取保育花朵─“鬼蘭”的故事。
一位白人約翰(克李斯庫柏飾演)因為協助他們培育而受到控告,這樣的故事吸引了紐約時報的記者蘇姍(梅莉史翠普飾演)採訪,並寫成了這本書。採訪的過程當中,已婚的蘇姍發現了鬼蘭的秘密,而且竟喜歡上約翰。
蘭花賊的電影是要談這麼一個故事要如何加以改編,所以蘭花賊的故事是支線,蘭花賊的電影才是主線。
1.主線(電影真正要演的故事)
負責改寫原著為電影的編劇查理(尼可拉思凱吉飾演),卻是完全沒有頭緒,一方面他想寫成一個與眾不同的劇本(跳脫所謂“類型電影”的框框);另方面又因為他覺得如此平淡無奇的故事內容,怎麼可能改編成好萊烏電影...
而與查理同住的雙胞胎弟弟唐諾(尼一人分飾2角)也想效法老哥往編劇發展,他去上老哥不屑一顧的編劇速成班,編一些老套的劇情,沒想到他的第一部創作竟然獲得查理的經紀人讚賞!相對於此,查理對自己更是失去信心...
最後支線(從2年前談起)與主線(現實世界如何改編)終於會合,然後...^_^
《二、有意思的地方在哪裡?》
1.對類型電影的批判?
查理對好來烏的電影都淪為類型電影(套用公式)而不屑,他認為真實世界裡怎麼可能有這麼豐富(或稱誇張)的電影情節。所以他就深為無法寫出“FOCUS在花朵”上的故事,以及原著“蘭花賊”過於平淡無奇...等感到苦惱。
1.1 為什麼原著平淡無奇?
因為原著作者蘇姍其實對蘭花「賊」的興趣更甚於鬼蘭,但為了掩飾自己對約翰的情感,只好把書寫的不痛不癢。
1.2 為什麼改編不成好劇本?
因為查理本人就乏善可陳。最重要的是他根本無法釋放出自己的情感,總是活在別人對他的觀感下,當然無法寫出驚天動地的內容。
1.3 最後結局的妥協性質?
查理接受了來自外界的建議,前面的劇情怎麼樣不重要,最後一定要來個意想不到的高潮。所以他回歸主流路線,向他認為俗套的老弟請益,去上他原先不屑一顧的編劇速成補習班...所以,到底真實是什麼?電影有需要真實嗎?
2.小說主角與電影主角的對照,劇本與電影的對照
這部分真是複雜,虛虛實實、實實虛虛,小說人物也是電影人物,編劇竟把自己也寫在電影裡面...總之實在很難形容,恕小弟駑鈍但這卻是本片最精采的地方!
2.1 編劇查理與原著蘇姍的對照
其實兩者的性格是一樣的,都因為逃避真實世界而忽視或隱藏自己的真實情感。蘇姍為何會喜歡上約翰?因為約翰很真實,很赤裸裸,很直接,她嚮往這樣子的感情,而不是帶上一堆面具相敬如賓(冰?)的生活。查理因為對自己的毫無自信,所以只能寄情於幻想,不也是如此?
2.2 原著劇本與電影改編的對照
查理的劇本最終還是接受了主流意見,此時原本平淡無奇的電影內容也突然急轉直下,出現了大高潮!最後查理的人生更是回歸到主流電影的結局。
這代表什麼?查理寫不出好劇本,是因為好來烏根本不需要“好”劇本,還是查理不懂得去表達自己的愛,所以看不到平淡無奇背後波濤洶湧的一面?
總之,相信喜歡看電影的人,一定會驚訝於本片的『複雜易懂』。
複雜的是2種時空與2種角色的轉換與對照。簡單的是本片的劇情實在簡單,要探討的主旨也很清楚。
《三、演技狂飆》
4個角色,3個演員,不是蓋的。
我本來就喜歡梅莉史翠普,她演一個帶著面具的女子,備受壓抑的情感最後獲得相當程度的解放。不信,你看她最後說要把查理作掉的神情,一點也不猶豫!
克李斯庫柏因為本片而得獎。演活了一個看似粗魯(因為沒有門牙),但卻盡性(專注投入每一次的每一件事物)的男人。
尼可拉思凱吉一人分飾2角,坦白說,一開始我覺得他得了精神分裂症,看到的是幻覺,是自己一直想成為的角色。後來才發現雙胞胎是真的存在(我真的想太多了)。演很窩囊的小角色,也刻意增肥自己,算是很成功的一次演出!
至於有不少網友提到本片擁有不少“想睡覺”的成份,我只能說,這個症狀比「時時刻刻(The Hours)」好上許多了...
《四、編劇是關鍵!》
據說這是編劇本身經歷的電影改編版(如本片一般,人生如係)。如沒記錯,這個編劇也是「變臉(Face-off)」的編劇(難怪角色間置換的風格頗為一致)。其實從英文片名“Adaptation”就知道,本片就是談『改編』。
我老婆常常說我太臭屁,因為電影看多了,不但電影的情節常被我料中,連港劇也是這般。不過喜歡看電影的網兄應該猜測劇情的功力都不差就是...
我常覺得,導演(或是編劇)與觀眾的對決就是從劇情的鋪陳開始。
最常見的狀況有2種:
1.類型電影(套公式)─導演輕易的全面棄守戰線,讓觀眾一下子就猜到劇情,勝之不武。
2.說故事能力實在太差─本片便曾提到,編劇劇情寫不下去,用“旁白”來交代,是最拙劣的電影拍攝手法。許多導演往往犯了這種毛病,因為劇情走不下去,只好用跳躍式的方式處理(天外飛來一筆,像一些肥皂劇的死而復生),既草率又不合邏輯,觀眾不免為之大罵。
最難的地方就在這裡,故事要說的精采(讓觀眾能融入主角與劇情中),又要讓觀眾感覺到新意(不至於融入一下子,就意識到結果而退出了),才能有整部片子一氣呵成,看完之後大呼過癮,又能回味無窮的結果!
更重要的是這時觀眾可以很高興,自己在這場與導演的對決中敗戰(因為這意味看到了一部成功的電影!)
當然,青菜豆腐各有所好,每部電影都這樣看真的很累,所以好來烏倒不是全然沒有貢獻的,但要看到讓觀眾對自己,在這場劇情拉鋸戰的失敗感到高興的電影,真是愈來愈難啊...
---kuen1972,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