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戰鬥的衝擊是一種癮,強效而致命。因為戰爭就是種毒品……。」

(圖片取自網路)

今年奧斯卡獎提名最佳影片的我沒全部看過 ...其中<阿凡達>對決<危機倒數>因為2個前夫妻導演的對決還滿有話題性的,也是我僅僅看過的2部。

當然在票房上<阿凡達>是遙遙領先,不過最終在奧斯卡則是<危機倒數>大獲全勝,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2項大獎...尤有甚者,甚至在『最佳剪輯』等幾項技術性大獎也是由<危機倒數>勝出 ,一時之間引發了諸多討論...(陰謀論啊、政治的立場啊、科幻片不是影藝學院這些老古板的主流口味啊...)

可以說這2部電影戲裡戲外的纏鬥都同樣的精彩。

 

到底<危機倒數>好看嗎???

這部電影透過大量的媒體報導,雖然國內還沒上映,相信就算沒看過也大約知道,講的是在伊拉克美軍拆彈部隊的故事。 

在看這電影之前,確實是已經有看到網路上有些不錯的好評了,只是看了之後說真的跟預想的差很多。一般這種跟炸彈有關的電影情節(史帝芬席格好像就有一部電影),多半是強調『爆炸時』的鋪天蓋地與驚天動地...比如說來個連環爆破,而<危機倒數>實際上卻只有開場/中場/結尾各炸一場,拆解才是主角,爆炸成了配角。

另一個常見的劇情就是玩『猜謎遊戲』,總是2條顏色的線猜一條來剪,猜對OK猜錯OVER(連柯南的電影也是這麼演...真是太氾濫了)。本片如果拆不了,標準程序是引爆它,這也是少有看到的方式,相信是更貼近真實。

看過之後我自己覺得<危機倒數>的戲劇性沒那麼濃,但相對也比較寫實(導演好像有說,是以拍紀錄片的方式拍本片) ,所以我看了這片後會很訝異導演對這議題的處理方式,很直接的呈現,不落俗套。但也許就是如此,本片是相對無趣了一點,故事的連貫性沒那麼鮮明(有些段落甚至是有點跳tone),所以有人反應會覺得『悶』倒也十分正常...

不過如果從幾個不同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也許會比較容易了解<危機倒數>奪得奧斯卡獎的道理在哪裡。至少有幾個比較有討論空間的劇情點,說實話還是會讓人覺得滿有意思的,也對片中男主角表演部分的層次感幫助許多。

(以下的討論含蓋到劇情了...如果你想看這部電影,建議請跳過)

 

第1是炸彈之外的倒數計時,從3X天到0到365天...或許有一天主角終於升天了才會解除,這是電影片名的弦外之音了。

事實上英文片名The Hurt Locker,片中的炸彈幾乎都是引爆類的,反而不是那種倒數計時的。因為是引爆類的,更添加草木皆兵的驚悚感(例如那個路人到底是不是拿遙控器的人呢?)

第2是伊拉克小男孩,這個在軍營外賣DVD的小男孩,其他美軍根本是對他視如無物,只有男主角跟他有互動。男主角一度以為小男孩死了,所以沒照SOP來處理爆裂軍械,所以莫名其妙侵入民宅被趕出來,而且還在暗夜中堅持超越分際追兇而陷同袍於險境,結果最後證明是烏龍一場。這是劇情裡最大的一個段落。

從本片可以看出男主角其實沒有把伊拉克人(甚至擺明是美軍敵人的伊拉克人)都當成敵人,純粹是大家立場不同而已,否則第一個爆裂物他就不會放走企圖引爆失敗而逃走的伊拉克人。

第3是男主角拆炸彈不按牌理出牌,包括第一次施放煙霧彈,以及第二次脫下裝備來拆彈。(不過這點也引發了不少爭議,至少真正在當地服役過的美軍退伍軍人揚言要控告本片的失真)

其實這也不能說是耍帥(至少從後續劇情觀察男主角的性格並非如此),畢竟前一任全副裝備最後仍被炸死,男主角會這麼做的想 法很簡單,在那個CASE下(爆裂物爆炸威力驚人),有沒有裝備被炸死的機率是差不多的,乾脆放手一搏。

第4是過程中巧遇傭兵又被伏擊,然後與狙擊手對幹那段...坦白說拆炸彈的主軸中突然穿插一段狙擊的劇情,不知道要幹啥...只能說多一點伊拉克戰爭的風情。

第5是結尾前的高潮,這是片中男主角一系列拆彈作業中<唯一失敗的>(沒有紀念品可收藏了),伊拉克人肉炸彈哭著說救他,男主角真情流露說:I'm Sorry...這段豐富了男主角的角色,也說明他並非一個拆彈狂而已。

所以男主角是很單純的處理<拆彈>這件事情,因為這就是他的工作罷了(比較不合理之處,他會對小男孩的遭遇暴衝,卻沒有對醫官的遭遇有何反應)。事實上,男主角如果是個戰爭癖,大可以在第一次拆彈時把企圖引爆逃跑的伊拉克人幹掉,在誤以為小男孩死時不用真情流露,在侵入民宅時直接幹掉對方,在最後時不必努力到最後一刻都想搶救人肉炸彈...

在這種鋪陳下要怎麼解釋男主角最後又回到伊拉克去拆炸彈呢?我想他對老婆說的:「伊拉克很缺拆彈人手」就是答案了~~~他就是單純的要拆除炸彈,讓故事於是乎又回到了起點(重新倒數),也讓最後這段結尾,成為本片很有特色的一段。回到初始,男主角是成癮了,拆彈成癮,忍不住還是要回去吸毒(感受拆彈時的刺激)。

 

講得有點雜七雜八的,因為這是斷斷續續po出來的文章再稍加整理,加減參考看看...

我自己的評價是:阿凡達的成就是跳脫電影本身以外的,也就是為電影工藝帶來『破壞性的創新』。所以單獨討論劇情、演員,最佳影片頒給<危機倒數>倒是無妨,<阿凡達>應該拿的是【最佳貢獻獎】(如果有的話,哈!)

所以也有人批評奧斯卡獎的評審(這些影藝學院的成員們)都是老古板,活在過去,不肯頒給科幻片,只是因為那不夠真實。而這樣的氛圍因為充斥了整個頒獎典禮,包括最佳剪輯的技術類獎項都頒給了<危機倒數>,導致許多人認為根本在羞辱<阿凡達>。畢竟<阿凡達>成功的融合了實景與電腦影像,在技術方面確實是領先的。

當然<危機倒數>也非一無是處,只是做為歷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中“票房最糟糕”的一部,可以說真得是大爆“冷門”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en19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