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sh(圖片取自網路)

 

Crash是2004年的電影,台灣翻作「衝擊效應」。

之前在藍光特價時購入,放在櫃子許久,前幾天休假在家才有機會拿出來...

 

Crash的片名其實是一語雙關。

 

第一個層次是物理上的,電影始於一場車禍的撞擊,最後的結尾也結束在另一場車禍的撞擊。

這場車禍是因為前面發現了有人死在路邊的草叢,警方拉起了封鎖線造成塞車。

一位急忙趕去醫院探視老公的婦人,撞上一位警探的座車,與開車的警探女友因此吵起來。

 

這個開場擔綱的三位主角:

警探→黑人;警探女友→被誤為墨西哥人的波多黎各人;追撞警探的婦人→韓國人。

從這樣的安排多少可以嗅出本片有些特殊之處。

 

這就要說起第二個層次了,是人際關係上的衝擊,本片其實要探討在美國多個種族間的摩擦。

或因為文化差異、語言隔閡、刻板印象...等等不一而足的原因,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緊張感。

故事背景發生在洛杉磯,導演透過許多條故事線交叉演繹。

出現的角色非常多元,來自不同族群與不同社會階層。

每一位角色或每一條故事線,乍看獨立,卻又彼此相關。

 

Crash(圖片取自網路)

本片出現的人物角色眾多。

 

故事線一:白人檢察官夫妻,晚餐後被一對黑人少年當街搶走座車。

這對黑人少年選擇他們下手,很可能是白人婦女看到黑人時不自覺流露出的厭惡感導致。

白人婦女因此見到家中來換鎖的鎖匠是黑人+刺青,幾近歇斯底里要求老公隔天一早再換鎖。

老公卻因為要競選連任,必須在政治正確上支持黑人。

並且在同日發現的白人警察因超車糾紛槍擊黑人警察的案件裡,只因為白人警察非第一次有這類誤擊案件。

要求調查的黑人警探在提報時,忽視對黑人警察的不利證據。

 

Crash(圖片取自網路)

隨機搶劫的黑人少年搭檔。

 

故事線二:白人警察因為感覺被黑人護理人員刁難,隨機找一對黑人夫婦出氣。

這對黑人雖然有著上流階層的社經地位,但老婆當街被羞辱老公卻不敢吭氣。

白人警察的同伴因為沒有出面阻止,結果心有愧疚一直希望能夠補償黑人。

在黑人老公另一次爆走的衝突中阻止了一場危機,沒想到最後反而是意外槍殺了另一位黑人。

而這位黑人老婆卻在一次車禍意外中幾乎喪命,偏偏當時義勇救她的卻是當時那位對她羞辱的白人警察。

 

Crash(圖片取自網路)

歧視黑人的白人警察卻救了黑人婦女。

 

故事線三:一位波斯裔的商店老闆,因為被誤認為中東人一直被騷擾而要擁槍自衛。

結果這位波斯裔老闆英文不是很好脾氣因此更不好,人家告知要修門而不能只修鎖不聽,最後店被砸爛。

來處理的中國保險業務員告知無法理賠時,氣不過的波斯裔老闆帶槍去找鎖匠報復。

 

Crash(圖片取自網路)

波斯裔老闆槍殺黑人鎖匠,誤擊他小孩。

 

其實還有故事線四五六甚至更多...

我想導演要傳達的訊息很簡單:現實人生並不單純。

 

黑人鎖匠的女兒每個晚上也怕得不敢入眠,因為舊家曾經天外飛來一顆子彈...

所以只有白人才會擔心受怕嗎?

出現意外事故的韓國老人感覺是歷劫歸來,結果卻是人口販子的幫兇。

所以只有白人才有種族優越情節嗎?

隨機搶劫的黑人少年搭檔,一個是居然意外死於一場玩笑,一個是居然意外救了一群越南人。

所以只有拿槍的才是加害者或罪犯嗎?

 

總之,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其實不是很舒服。

並不是這麼複雜的故事鋪陳叫人難以理解,相反的導演說故事的能力很好。

巧妙地幾乎把所有人事物串聯起來,雖然一開始看似乍不相關...

 

然而,不管是哪一條故事線,你都深刻感覺出來自誤解而產生,無時無刻都在的壓力感。

這股壓力一直堆疊堆疊,似乎隨時都會擦槍走火...

特別是看到黑人鎖匠的小女兒被槍擊的那一幕,整顆心都因此揪在一起。

我想,這就是本片的第三個層次,社會因衝擊而崩解。

 

 

 

 

這部電影得到了許多獎項的肯定。

2005年的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了6項,最後得到最佳剪輯、最佳原著劇本...

以及「最佳影片」這項大獎。

 

說到最佳影片,當年「阿凡達」挾影史票房冠軍的紀錄卻敗給了「危機倒數」。

許多網友提到,多年以後人們會忘了那一年的最佳影片是頒給了誰。

但「阿凡達」帶來的衝擊人們永遠不會忘記。

 

我很希望有許多許多人都能花點時間,來看看這一部電影。

也許我們會忘了2005年的最佳影片是頒給了「衝擊效應」。

但我們不要忘記這部電影帶給我們的衝擊...

 

不要輕率地以種族、顏色,甚至任何有形的外在去簡單區隔彼此。

不要因為不了解對方,就輕易的忽視或否定不同的存在。

否則總有一天,我們將承受衝擊之痛。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衝擊效應 Crash
    全站熱搜

    kuen19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