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網路)

 

十分推薦一本叫做「罪行」的小說,

作者是德國執業律師,從過去的職業生涯中選了11個小故事。

 

理性與感性之間

 

這本小說很好看,作者的筆調十分細膩,

花了許多文字描寫每一個案件的當事人,

同時兼顧了法律面的理性思考,以及犯罪動機的感性探討,

簡單說,看似單純的案件,背後都有真實的人生故事在。


每一個案件的差異度很高,

許多案件更是曲折離奇,所以很引人入勝...

 

看這本書時,我很有在看「千禧三部曲」的味道,

因為本書的作者同樣花了很多篇幅在描述細節,

而這個細節很可能並不只是發生在主角身上,

但卻能提供罪行背後更完整的真實面相。

 

 

法律解決的是社會事件

 

這幾年來,隨著媒體的大幅報導,似乎讓人對國內的司法體系更不具信心,

所以動輒以「恐龍法官」或「恐龍判決」來貼上標籤,

甚至還引起大法官新任人選的變動。

 

一般性的看法是國內的法官是在「菁英教育體系下」所誕生的,

問題是這只是證明了這群人很會考試,卻不代表他們具備服務人群的熱誠;

甚至是因為缺乏人生的歷練(或許是把時間都花在K書上、或許是太年輕),

導致判決結果的「社會觀感不佳」。

 

然而,也有看到法官無奈的表示,

判決都是依法條來論斷,應該就法論法。

 

我並不認為在有限資訊的情況下,

可以如媒體或網路般(特別是Facebook)一窩蜂的去驟下結論,

簡單歸咎法官脫離社會;

 

我比較傾向是從事法律一職的人,

不管是法官/檢察官/律師,都能像本文作者一樣,

從當事人的“人生角度”看待他的犯罪事件,

這或許會讓我們更接近事實的真相。

 

換句話說,犯罪的當下是片段的,但事出必有因,

我們應該從時間軸上往前拉長,

去尋找犯罪事件中沒那麼顯著的蛛絲馬跡,

再儘可能的拼湊出原貌。

 

 

還有續集

 

我很訝異作者的律師背景應該是十分理性的,

卻能以如此感性的筆觸,娓娓道來這11個人生故事。

因為是真實的故事,所以對讀者來說的感受自然更直接。

 

要說唯一的缺點應該是書太薄了,

看沒幾個小時就看完,實不太過癮。

 

所以聽說作者又寫了續集,真好。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犯罪小說 罪行
    全站熱搜

    kuen19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