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網路)

這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片子,輕鬆下帶點內省,不怎麼落俗套的劇情安排,很有新意的故事點子...

 

故事的發展

「型男飛行日誌」講的是一個專門處理企業人事資遣問題的顧問:萊恩(喬治克隆尼),這項工作的關鍵是提供被資遣者在找到新工作前的輔導期,減少他們控告原雇主的機率。工作上的需要,喬治克隆尼因此要往來美國各大城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幾乎有九成以上的時間在出差中,他也樂在其中,並且因為累積了大量的飛行里程數,朝向史上第七位達到總飛行里程突破1,000萬英哩的目標邁進。

很顯然的故事就是以喬治克隆尼為出發點,然後丟給他一些刺激。對於影片中如此自我的大男人,導演巧妙安排了3段不同的女人們與不同的生活態度來作對照

工作的衝突:一個初出茅廬的職場菜鳥:娜塔莉(安娜坎卓克),對工作與人生充滿熱誠以及理想;跟萊恩這個職場老鳥,對人際充滿疏離感,對情感玩世不恭,對工作與人生只有例行性與現實者,二者產生明顯對比。

愛情的衝突:一個跟萊恩一樣從事顧問業,也是機場間飛行常客的熟女:艾莉絲(薇拉伐咪卡),專業冷靜不帶情感的面對工作,巧遇後雙方發展出一段露水姻緣,更讓萊恩開始有想要安定下來的戀愛關係。

親情的衝突:萊恩的姐妹,妹妹要嫁人了,姐姐卻是剛跟老公分居中。萊恩突然來到妹妹的婚禮,這種家庭式的情感與萊恩的價值觀迥然不同...

萊恩的價值觀是什麼呢?片中透過他接受演講邀約所提到的「背包理論」加以闡述。簡單說一個人能揹的背包是有限的,如果你貪心的要揹起物質生活(房子/車子/...)與人際關係(為人夫/為人父/...),就會覺得肩膀不勝負荷。

最好就像萊恩一樣一個人生活,輕鬆的來去自如;反正人老死時,這些都會歸於幻滅。

所以萊恩來去出差間提的行李箱也是大小適中方便攜帶,排隊安檢也要選擇最有效率的亞洲人之後,生活已經被簡化為「機場里程累積」這個終極目標而已,說起來是個無趣又寂寞的生活方式。而且等到真的達成目標後,卻是在企圖回歸常軌但卻破滅後...

 

有意思的地方

我喜歡這部電影,演員恰如其份是個關鍵,不過好的故事更要緊。

想想看,萊恩的工作是「要以人性化的方式」去執行「一點都不人道的任務」,而實際上萊恩自己就是一個「一點也不人性化的處世者」;另一方面萊恩卻會反對娜塔莉這個菜鳥企圖以「不人性化的方式」,改善資遣顧問的工作內容(改用視訊取代面對面告知),並用人性化的理由去反駁...很可笑吧...

而娜塔莉本身是個對人生與愛情充滿憧憬,是會為愛走天崖的小女生,卻又提出一個用科技創造疏離感的工作方式...而且還是被男友用簡訊提出分手(另類資遣??)~~~

這讓我們發現,我們在面對工作與面對生活,常常是採用不一樣的態度!

這也是片中的另一個值得思考的地方,當我們因為工作而犧牲生活品質,求的是什麼?當我們已經把工作當成是生活的重心(甚至是全部),沒有了工作後的我們,又會是什麼?

不得不佩服導演與編劇的巧思(實際上是同一個人),製造出這麼多的矛盾在故事中。類似的矛盾衝突也發生在萊恩明明自己是個獨身主義者,卻得銜命當說客,去說服結婚前夕突然臨陣退縮的妹婿──有關結婚成家的重要性!

當然,這一段情節的安排,與其說是萊恩在說服妹婿,不如說是他逐漸說服自己,原本對於寂寞的精神武裝至此已逐漸丟盔卸甲中,終於讓他鼓起勇氣去追尋愛人艾莉絲。

有趣的是經歷過這一切,萊恩不再是他以為的型男了...所以才有最後的一幕:萊恩站在再熟悉不過的機場大廳中,卻開始徬徨於未來的人生方向~~~

 

人生的選擇

其實這段期間書看得很多,電影看的卻是有限,主要是愈來愈難有充足的時間好整以暇的看完一部電影,這部片子還是趁請假在家休息時看的。

這段日子當然也加減看了一些舊電影,除了本片以外,還有「三傻大鬧寶萊塢」(印度的勵志幽默電影)、「隔離島」(有點懸疑驚恐的電影)、「唐山大地震」(催淚煽情的電影),都有一些想法,不過最後還是選擇本片把心得整理出來。

看型男在機場之間奔波,從萊恩的眼中望去是一望無際的天際線,讓我聯想起一部自己很喜歡的電影,一個賴在船上不肯上岸的鋼琴家──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鋼琴師)。

會有這種執念(把自己框起來),其實是對未來生活高度不確定的一種恐懼感,對人與人之間情感的交流充斥著期待又怕受傷的一種恐懼感。

人生是這樣,有一好沒二好,不可能既自由自在的一個人生活,又能有親人朋友隨時隨侍在側的陪伴著(且不對你有著絲毫的期待)。

如同阿甘正傳的經典名句:「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會拿到什麼口味」,你以為是好的投入,不一定會是好的回報;你以為是坨大便,可能反而到頭來是黃金。

這不只是現實,也是有趣之處,因為這讓我們對未來可以有無窮的想像空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en19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