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片取自網路)

如果說<鬼片>有所謂的公式,本片算是很古典的一部鬼片,導演把鬼片的公式發揮得很好,雖然不能說是有創意(古典嘛!),但卻能提供喜歡傳統鬼片者很好的享受。

「康乃狄克鬼屋事件」之前在網路上就看到一些推崇的文章,只是這陣子實在很少看電影了,擱在心上一直等到這個周末才有機會把它看完。

本片描述的是有個家庭因為長子罹患癌症,每每要舟車勞頓往返於醫院與家中,不忍心愛子這麼辛苦的媽媽,於是在醫院附近找到一間便宜的住宅租了下來,短期居住到愛子做完一個療程再說。這一對母子也是本片戲份最多的男女主角。當然,這麼便宜的房子不是沒有原因的,它就是一間鬼屋。

說本片“古典”的理由也在此。

第一、鬼屋一類的片子,一定是要一間夠大夠複雜的房子。這間房子不出預料之外的,既有地下室也有閣樓,也有奇怪的秘道(其實應該是樓上樓下運送的小貨梯),十足提供很好的鬧鬼空間。特別是男主角居住的地下室導演還特別定格好幾次來強化這個意象。

補充一下,導演的影像語言可以看得出功力所在,稍後再來表示我的感受。

第二、鬼影幢幢是一定要的,就是一下子晃過,但一定不會讓你看到全貌,這種遮遮掩掩才更讓人覺得恐怖。

第三、小孩子也是一定要的,最主要是小孩子本來就被設定為“容易看到不乾淨的東西”,同時也是“童言童語讓大人不願輕信”,這才會有劇情發生。本片因為男主角生病了,所以扮演這種看到鬼影的角色更有說服力...

第四、有神職人員出馬基本上也不可或缺,這樣才有辦法解決鬼屋鬧鬼的問題。

最後...本片謹守<鬼片>的最大原則...(很抱歉,沒看過本片的請不要在往下閱讀了,擔心觸雷掃興)

 

那就是解謎,也就是<鬼屋的形成原因>,而且第一個答案一定不會是最後的答案。這點其實喜歡看鬼片的人都清楚,只要盯著DVD Player顯示的時間就知道是不是一切已塵埃若定。只是導演安排牧師打電話進來沒人接聽用答錄機的方式,說起來真是老套到不行...

既然如此,到底本片有什麼可看性呢?

首先,這是一個『真實事件』,特別是導演一開場穿插了一段女主角(媽媽)在鏡頭受訪的片段,短短幾個鏡頭就讓電影的真實性浮現出來...事實上Discovery也真的訪問過事件的當事人,電影宣傳也強調這間鬼屋是美國十大鬼屋之首。

開場的真實事件在心理學上是種“暗示”,無形中觀影的人無法自己催眠說這不是真的這不是真的...

其次,導演的影像語言前面稱讚過了,開場就秀了非常多很詭異的老照片,而且單刀直入切到男主角飽受病魔折磨,女主角心力俱疲等等劇情,很快就提供足夠的壓力給你。

再來是本片並不單純是鬼屋歷險記,主軸其實是鋪陳在家裡的長子突然罹患癌症帶來的衝突感,父母之間、父母與兒子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家庭經濟壓力與對未來的無助感...,可能自己為人父母,對這些題材的感受度自然深刻,除去鬼片的題材,這樣的內容本身已經是很豐富足以成為一部電影的了。

這些衝突其實讓這樣一部鬼屋片更加生活化,也是我對導演肯定之處。

因為很多的鬼片(或說是鬼屋片)把重心放在效果上,例如<鬼入侵>(1999)這一片一度是音響迷拿來測試低頻的發燒片(很巧的是本片女主角也有演出,呵呵)。恐怖的鬼影、驚人的鬼音,其實都不如劇情本身營造出來的效果好。而且當太多的鬼片放在被鬼嚇到的人身上(以及怎麼被嚇到),導演卻花很多的篇幅在談家人之間相處,我覺得讓這部電影更有生命力。

我舉一個小細節,有一幕全家人剛搬進鬼屋,男主角拿著一個箱子與立式燈具,他爸爸大叫「小心」,然後男主角跟他爸爸說箱是空的,不用擔心他拿不動,他父親轉而改口說「我是擔心你沒拿好刮傷車子的烤漆」,鏡頭帶到他爸爸很寶貝車子的模樣。

然後在很後段的時候,女主角詫異她老公怎麼換車了(換成一部二手破車),他回以「不然怎麼付房貸與欠著的這些債務」...有了前面的小舖陳,看到這裡的對比才更鮮明,這是導演很細膩的處理方式。

簡單說,因為是真實的故事,這是真實存在的一家人,所以不必要太多加油添醋的東西,故事本身就會交待一切,看得出這就是導演的用意了!

 

我其實沒那麼迷鬼片,純粹是偶爾看看鬼片或恐怖片,這跟老婆吃飯加個辣椒是一樣的,透過讓感官集度緊張放鬆的過程,也是種釋放壓力的方式。

說實話本來我也是被迫躲在樓上用投影機看本片(避免嚇到小孩子),不過看了幾分鐘決定還是開盞小燈來看好了...又過了幾分鐘Fisher硬要上來陪我看(即使是鬼片),於是我乾脆順水推舟的說不看了...其實是自己也很害怕吧,哈!一直到隔天早上才趁著她們還在睡覺的時候,在樓下客廳用電視看完。

這片子說起來還是要用投影機看的...前面說過這是很古典的一部鬼片,導演也特別強化了畫面的顆粒感,用投影機+大銀幕是最適合的了~~~

不過一個人看也是很有挑戰性的一件事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en19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