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網路)

 

幾乎在電影開始沒多久之後,我就在想這可能會是一部『毀譽參半』的電影──喜歡的與討厭的很極端,幸好隨著劇情的推展,我相信大多數的人應該還是會喜歡上這部片子(當然,前提是你能繼續看下去把他看完)。

為甚麼會說『毀譽參半』?多年前一次的週末午後,聽著中廣新聞網的電影介紹一類的節目,主持人唸出上週聽友選出的十大最好看的電影與十大最難看的電影,很神奇的是排名第一的都是同一部片子:厄夜叢林。

看過厄夜叢林之後終於知道評價兩級的原因了...厄夜叢林基本上就是一台DV一鏡到底,所以沒有啥剪接、取鏡可言,更糟糕的是手持式DV拍攝,讓鏡頭很不穩定,上下左右亂晃下,難怪很多人反應看的頭暈眼花。但是從票房數字來看,厄夜叢林算是好萊屋典型“小兵立大功”的電影,少少投資大大回收,所以表示還是有可取之處。

Why?因為這種手持式DV一鏡到底的拍攝方法,讓觀眾不再是以第三者看好戲的方式來看這部戲,而是直接從主角的角度跟著進入劇情起伏(有點類似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提供的是全新的視野與觀影經驗。再加上厄夜叢林的行銷包裝也堪稱經典,讓人幾乎以為是真實事件的紀錄片。

科洛弗檔案也是如此。

 

導演在幕後花絮說了,跟孩子一起去東京玩,看到日本的“怪獸文化”(東寶電影的哥吉拉系列),觸發了拍攝本片的動機。雖然好萊烏有帝國大廈的大金剛,不過好像沒有像哥吉拉這麼深入日本人心...所以他也想搞一個美國大怪獸,就是這部電影了。

科弗洛檔案採用厄夜叢林一類的拍攝方式也算某種程度的創新,至少在怪獸電影或是災難電影,我們看到的焦點多半是「大規模的毀壞+大陣仗的逃難」畫面,為了氣勢一定是用長鏡頭與廣角鏡頭來拍攝,再間歇穿插幾個人物的特寫與故事情節;但本片採用DV一類的手搖式攝影手法就完全是近距離的拍攝了,也是呈現另一種氣勢,至少在「臨場感」的表現上十分突出。像是片中有一段軍方與怪獸的巷弄戰,機槍、火箭筒、大砲就在眼前齊飛,看得霎是過癮。

另外這種拍攝方式,也對觀眾帶來不小的壓迫感,搖晃的鏡頭,奇怪的取鏡位置,更增添逃難過程時的真實感,只要你看了不會想吐的話,你應該是會很享受這種變態的過程,而且你會很欽佩導演玩得比厄夜叢林好。正巧自己當了爸媽後,也買了台SONY DV拍拍小孩子,本片導演玩DV,玩得很有創意:比如說,運用攝影燈與夜視功能,在捷運隧道逃難那段,呈現出不一樣的影片感覺;另外就是拿拍過的帶子再錄,所以讓開頭與結尾分別多了一段事件前的影片,創造出不一樣的新意,特別是情感上讓觀眾對於男女主角間的關係交代的更趨完整。

其他像是怪獸電影一定要玩的摧毀建築物/地標(哥吉拉就是如此),本片自然也要有,例如DVD封面的自由女神像,以及紐約布魯克林大橋...等,而且這片子的預算畢竟還是比較高,所以透過電腦視覺效果處理後,比起厄夜叢林這種真得像是學生的畢業作品來說,自然豐富許多。

當然,還是有要批評的地方。

我覺得最大的敗筆(個人意見),就是電影最後面哈德拿起攝影機仰拍大怪獸,那是這隻大怪獸第一次露出全貌。雖然已經安排在電影最後面,但是如果是我的話,我寧可不要這一幕,讓大怪獸繼續在觀眾心中保持模糊的恐懼感,只看到片段局部的懸疑氣氛更大,中國畫裡的留白便是這般。

 

說起來在Web 2.0的時代,Youtube影片自拍風潮興起,大家都很熟悉看那種十分業餘的影片畫面了。沒想到看到娛樂事業順應這股潮流,連電影也來玩玩自拍,這個製作團隊很不錯。

小小創意,卻讓人耳目一新。這部電影很值得看看...

 

PS.背景資料補充:

片名叫做Cloverfield,中文翻做科洛弗檔案,其實沒有特別的意涵。由於想要搞神秘,所以製作團隊就隨便找代號來稱呼本片(比如說有一度片名的代號為“乳酪”),Cloverfield是導演住處旁巷子的名稱,就被拿來當其中一個代號,最後乾脆成了片名。

另外這部片子製作成本只有3,000萬美金...呃,今天看新聞湯姆‧克魯斯的片酬要2,000萬美金,就可知道本片真是滿省的了~~~而且新聞報導說,即使看了想吐(是頭暈,不是因為噁心歐),本片元月份北美上檔時週末票房還拿到第一名。

另外透過MyAV的討論串,有網友把IMDB裡關於本片設定的資料/劇情的細節等FAQs翻成了中文,建議一定要去瀏覽一下(看這裡),簡單說這部片的製作團隊跟厄夜叢林的鋪陳還滿像的──打造一個幾可亂真的真實事件記錄片。

而根據厄夜叢林的經驗,我猜測本片會有第二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en19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