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AC的用途為何?說起來也是自己開始接觸音響之後,才發現音響工業分工這麼細。

 

自己最早是在大三時脫離CD隨身聽族群,第一次升級就去了人人為之色變的漢口街與博愛路一代,買人生第一套音響(身為音響初哥,居然就這麼與大學同學Seagull二人羊入虎口,現在想來實在滿好玩的)。當時買了Teac的CD播放機,Pioneer的擴大機,以及國產雜牌的喇叭。

多年之後,因為喜歡看電影的緣故(記得有一次錄影帶出租店告訴我說,我預付的金額已經沒了;同時還告訴我,這一年看了100多部片子,夠本了)...然後一切就像是一朵小花的故事一樣。

 

故事的開始是這樣,先是用公司發的禮券買了台DVD:Pioneer DV525,並且接上這第一套音響,用立體聲看電影。後來為了換TV搞不懂啥是“色差端子”搜尋到PCDVD與MyAV,然後...總之真不知是幸還是不幸(對賤內而言,答案顯然是後者,呵呵...),依序買了AV擴大機、多聲道喇叭、真空管擴大機、二聲道喇叭、超低音喇叭、投影機、踢屁屁...。

當年的Teac CD後來已經會跳針了,所以就乾脆用DVD來聽音樂,想當然耳會覺得不夠發燒,升級的最快途徑看起來就是找台DAC。簡單說所謂的DAC就是數位類比轉換器,CD上記錄的是0與1的數位訊號,要轉換成我們能聽到的音樂,那是屬於類比的訊號,稍微進階一點的CDP與所有的DVD都會提供數位訊號輸出的功能,這時就能使用外部DAC。

 

說起來我還用過滿多台入門的DAC,當然可能跟CDP等級不高有關,所以每一台DAC我覺得都有正面的改善,第一部用的是國產品牌【契元的DAChip】,當時接上去後聲音最大的改變是音場變得更開闊。

 

(右側為AA DDEv1.1用的MOS穩壓)

然後是NAD 502 CDP+【Audio Alchemy DDE V1.1】的組合,也聽了一陣子,這裡倒是有二個經驗可分享:首先我換了DAC的Power Supply,把原來附的換上同廠牌但較大顆的電源變壓器,聲音的飽和度更好;後來這顆供應器某天突然燒掉了...所以我請人另外DIY一個穩壓供電,聲音更乾淨(按這裡)。

所以我的第一個結論是:DAC的電源供應很重要。

 

(Roksan的入門DAC)

接下來短暫使用過Roksan的一台入門DAC...聆聽經驗不多,不過在這之後用的都是DIY的作品,CDP也換成Technics的古董旗鑑SL-P1300。

 

(圖片取自PureAudio)

第一台是【阿仁的DAC3.1】,買這台的重點是要聽HDCD解碼的聲音,確實HDCD解碼比起一般的CD,會發現聲音更綿密細緻,而且大陸的CD很多都有HDCD解碼。

 

(TDA1541A)

第二台還是阿仁的作品,【TDA1541A】,算是有點復古了...特別是這台DAC是NOS的線路,也就是1 bit解碼,沒有超取樣(Non-over-sampling)。過去曾短暫使用過Philips的CD播放機LHH100也是這種DAC的方式,特色就是中頻溫暖厚實。

以我的第二個猜想是:多Bits解碼與1 Bit解碼,前者是細節多一點、後者是聲音暖一點。

 

(The DAC 1794)

以上幾台DAC說起來都是入門不錯的選擇,目前用的則是Novas規劃的現代晶片【DAC 1794】,隔了一陣子又換了純轉盤Micromega DUO CD。直到這時我才感覺對了~~真得是可以“不怎麼專心聽音樂”,聲音可以很自然而然的流入耳中...這台DAC的一些心得我之前有稍微提過,在此不多作贅述,但有一些重點可以提供參考。

再次印證:電源對於DAC的重要性。

這台有點奢侈,數位/類比分開供電,而且類比還左右聲道分開,用了9組穩壓吧...但效果出奇的好。簡單說背景會更安靜、聲音會更乾淨。

第一次發現:發燒OP晶片的燒度。

一般好像DAC大家比較注意數位轉類比的DA晶片...不過這台很多用家建議更換類比放大晶片的成效明顯,因為原先就是使用OP座,所以我也試了,把原來的BB627BP換高一等級的BM...真得很明顯,感覺像是換真空管一樣的有趣。

基於這些體驗,我覺得要在低階的CD播放機裡面把電源搞好其實很難,有時候是成本考量,有時候機內的空間也不允許...多半一顆變壓器就好了...有些還用三端子穩壓,這時搭配DAC不失為投資報酬高的作法,而且更換OP的經驗我才發現零件的搭配也是很重要。



回到開始談的「音響工業分工精細」這個話題,除了DAC之外,還曾玩過所謂的De-jitter,這個更難解釋了...簡單說在數位與類比轉換的過程會造成時基誤差,任何的誤差都會造成聲音的劣化,所以有人就在CDP與DAC的中間另外接上De-jitter的機器,讓時基誤差降到最低。

我曾經試過二台,也都是DIY的作品。

(圖片取自KECES網站)

第一台是【KECES的Digibox】,因為核心的處理技術被封裝起來,看起來就像一塊白豆腐,所以被暱稱為豆腐機。接上去之後有二個地方明顯感受到特色:一個是低頻變得更結實;一個是背景變得更“黑”,聲音更乾淨。而且我曾拿去不同朋友家接過,證實不是我的幻覺...所以這台我還滿懷念的,因為已經停產了...

 

(圖片取自琴介的耍寶部落格網站)

第二台是【YY的ASP-01】,全名是Accurate Stream Processor,有趣的是核心的處理技術也被封裝起來了。這台還擺在家裡,很可惜的是不知何緣故,無法捉到Micromega DUO CD輸出的數位訊號,於是暫時給收起來了。 

 

所以玩音響跟一朵小花一樣...想當初買DAChip這台只花了不到3張的小朋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en19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