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溫瑞安,圖片取自網路)

 

說起武俠小說,除了金庸、古龍以外,我看得最多,也比較有感覺的是溫瑞安。

 

說英雄,誰是英雄


溫瑞安的風格感覺上是比較接近古龍的,用的是比較輕鬆現代的語言,詞藻固不如梁羽生的文謅謅,也沒有金庸的華麗,不過在意境上,溫瑞安的鋪陳與格局,卻是古龍遠遠及不上的。難能可貴的是,溫瑞安其實也是個多產作者(不過好像除了很早封筆的金庸以外,大家都算是多產的作家,哈!),一直到近年還有作品發表。

 

溫瑞安的作品幾乎都是以系列在發展著,像是最著名的四大名捕系列,還有神相李布衣系列、神州奇俠系列、白衣方振眉系列、七大寇系列、江湖閒話系列...,以及比較近期的說英雄誰是英雄系列,其中每個系列我都有看過,但是幾乎都沒看完,原因無他,因為他的系列作品太多,很難透過圖書館或租書店一覽全貌,而且這些系列有些根本沒有告一段落。所以說他的創作力是滿驚人的,因為這些系列常常是同步發展,最早的四大名捕是1970年開始的,一直到2005年都還有系列作品發表,前後跨了30多年耶!

 

也許是這樣子,看溫瑞安的作品可以發現他筆鋒的變化,早期是傳統味道濃厚一點,中期就是新派武俠小說的模樣,少武技的描述、多天馬行空的功夫。比如說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說英雄,誰是英雄」系列中,就用了中國的24個節氣來描述武功;還有一個傢伙“天下第七”──顧名思義,因為他自認以功夫論排名天下第七,背著個神祕包袱,擅長的是氣劍,包袱會發光炸開傷人,夠神奇的吧!

 

溫瑞安的格局也比較大,常常是幾幫幾會幾派間的爭奪會戰,再加上各家頭目的眾多愛將與奇門功夫,玩弄文字之餘,看起來確實是五花繚亂、賞心悅目,至於功夫的可行性不是看倌的重點。這就好像看霹靂系列的布袋戲,要看的就是那種聲光效果。我印象深刻的是七大寇的沈虎禪,一次身中埋伏,從牆裡翻出要逃脫,卻發現強外敵人已佈好陣勢,只待他一落地便要發動。前有虎後有狼的,進退失據的沈虎禪乾脆定住落在牆上,內外二側的敵人主動之勢盡失,大呼過癮啊!

 

這就是溫瑞安,精采有餘但深度稍顯不足。

 

 

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


寫了(上)(中)(下)三篇,卻也不過交代了四個作者,除此之外者真是多如過江之鯽。

 

很多的武俠小說都是俗套,最常見的是很可憐老被欺負的小子→不小心/被迫害跌落深谷中→發現前輩留下的武功祕笈→學成後出山揚眉吐氣,打敗魔頭(復仇?)並取得美嬌娘。太多的這種劇情,只是主角名稱與功夫各異,實在只能殺殺時間而已,劇情的寬度與深度不足。

 

其中還是有些印象深刻的,比如說柳殘陽,他的特色就是打鬥間的過程描述的還滿詳細的,而且很血腥。沒記錯的話,「如來神掌」應該是柳殘陽的作品,搞笑的是黃玉郎以此畫「如來神掌」,卻先後抄襲金庸的「倚天屠龍記」與古龍的「絕代雙驕」。

 

除此之外有印象的作家還有臥龍生、倪匡(以他為名編輯了一系列傳統的武俠小說),以及一些名字看起來很武俠的上官X、東方X、慕容X、諸葛X、獨孤X、公孫X...等,有意思的是幾乎都是使用複姓,而且這類筆名往往也是傳統武俠人物常用的名號。另外我記得還有一個專寫搞笑版武俠小說的李涼,看過幾本結論是輕鬆有餘武俠不足就是。

 

(黃易,圖片取自網路)

 

真正比較現代,寫的不錯,也是我最後看的一部武俠小說,應該是黃易的「大唐雙龍傳」,只是故事的格局太大,連載不停之下,我根本忘了看到哪一集了。黃易的成功我想也是寫武俠小說的一個有效路子,就是在一個既定的歷史故事格局下,發展其中的虛構人物,這方式金庸、梁羽生都用過,至少故事的背景是豐富的。

 

 

只要有中國文化的地方,就一定會有武俠的故事。

(系列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en19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