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換號角喇叭,大概是農曆年時候的事情了,也曾找過俊金的圓形木號角試聽,過程則記錄在〈我的號角夢〉”中。這個經驗後來還有個滿意外的結局,就是俊金的monitor6因此(這是當時試聽的店長後來跟我講的啦...^^||)還出了一個聲音比較中性的『特別版』,透過調整分音器來達到音色的平衡,還頗受原用家的好評。

無論如何,既然已經有了號角喇叭的預算,總是要大步向前邁進。這時候意外認識一位基隆的網友,經過幾次的視聽與調音的過程,下海組了這樣一對土炮號角。

[架構] 這個土炮號角的SIZE真是比我原先的計畫大了不少,寬42公分*高55公分*深40公分,音箱是用18mm厚的夾板貼上原木皮。依這個外型來看是不是有點眼熟?YES~~~這是以我很喜歡的俊金PM10為基準來規劃的,不過沒有原木號角、音箱容積也比較小,最重要的是音箱結構也沒有俊金的鋼琴響板來的扎實。

單體的話,號角高音用的是1吋的銣磁鐵高音壓縮單元,低音單體用的是10吋紙盆布邊單體,這當然是因為PM10的架構也是如此,不過單體的來源我並不清楚就是了。分音器是JBL某個型號的,並沒有做成Bi-wire,分頻點設在1Khz。喇叭內線則是銅線。

[過程] 這喇叭的建置過程大概前後有一個多月左右,我先試聽過基隆網友家的“大傢伙”,2吋號角高音+12吋低音*2的落地喇叭(單體分別是JBL與不知名的MIT低音),聲音確實很不錯,加上一直徵不到想要的Zingali P1,我這才下定決心開始做我的土炮號角。

首先聽過1吋號角高音+12吋紙盆低音的CASE,不過體積太大了,要塞進我的小空間說實話有點勉強了!後來,先是號角高音單元更換成銣磁鐵的版本,聲音因此更為細緻。低音擔心在我的小空間低頻會太氾濫,所以12吋的單體不敢用,為了要用10吋的,最後只好找二手的來裝,反正這個土炮計畫實驗性質居多(笑~,等以後要脫手賣不掉就要流淚了。)

前前後後聽了不少對號角喇叭,這些喇叭的特性就是:聲音的擴散性佳、效率高所以聲音細節多,也能很輕鬆的就推出來,當然,號角高音太飆火氣太大也是常見的缺點。但這個缺點有時候不見得是號角高音的問題,反而是因為高效率的低音單體難找,所以呈現出不平衡的聲音

因此我對聲音的第一要求就是“高音要耐聽”,這點在使用銣辭鐵的高音壓縮單元後心理就比較篤定了。再來是低頻的量不能太多,因為我的小空間很擔心低頻轟轟叫。也先試過裝小一點的書架箱子,但是覺得中頻不夠豐厚,最後的結果,還是忍痛搞了一個大箱子,而且塞滿吸音棉,除了第一層用水族箱的那種外,剩下的空間都是玻璃纖維棉。

另一個重大的妥協,就是在高音單體串上了“電阻”,真是很不衛生的作法。這當然是效率搭配上不得不的妥協作法,也試過將高音單體反接,不過沒多大幫助。當然,還是有其他的解決之道(管迷的Alex是提到用高音衰減器,我在網路上有看到用變壓器調整的),但是考慮到土炮號角還是別投入太多預算(以免以後回收不易啊!),所以還是用了這種簡便的方法。

[聲音] 土炮號角正式進駐後,一開聲高音不吵OK,低頻不多OK,我就先鬆了一大口氣。不論音色,聲音總是不會吵不會噁心,起碼能夠讓我好好聽音樂,因為聽音樂的時間對我來說,能夠達到充分的放鬆是很重要的(第一天就讓我聽到睡著,哈!)不過雖然以JK的PM10為師,出來的聲音卻是大不相同,當然,人家貴還是有貴的理由在

先說優點好了。這個號角高音很不錯(雖然有來自電阻的汙染),分頻點設在1K,其實已COVER大多數的人聲。以前覺得用FE166E聽人聲很棒,現在覺得用號角來聽更是一絕。要怎麼形容呢?聲音的“表情”變得更豐富了,這可能是因為聲音的細節變多,而這些細節其實還滿細膩的,而不是像當初聽JK的M6細節多到刮耳朵。

同時聲音的定位很好,我根本只是隨便擺(呵呵呵...其實空間就那麼點大,也只能這麼擺,哪談的到擺位)。然後聽一些樂器“感覺上”更真實(比如說,弦樂擦弦的感覺、管樂的金屬光澤...等,不過我沒有太多現場聆聽經驗,這種說法純屬感覺)。另外一個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就是低頻的量感。但是其實10吋的單體尺寸並不是大假的,來自單體直接的音壓用身體就可以感覺得到!

缺點呢?號角高音的擴散性有,但與我印象中的有一段距離。有幾種可能。號角Horn的曲度不夠與開口太大、或者我是近場聆聽,號角發出的聲音根本來不及擴散就跑到耳朵去了,所以我聽到的還是以直接音為主。當然這不是有甚麼大影響,只能說跟我預期的有點落差。另外就是聲音的效率問題。

原來的全音域喇叭效率有94DB,這喇叭因為是DIY的,喇叭的數據自然付之闕如。剛開始時放幾張熟悉的CD,直覺上感到效率變低了,因為聲音好像沒有以前大聲。但是之後才發現,其實這樣的音量已經很大聲,這種感覺很奇怪吧?我最後的結論是,可能是聽習慣沒有分音器的全音域了,因此才對土炮號角的聲音會有這種錯覺。事實上現在正常聆聽時的VR比之前轉的更少。

再來,中頻的厚度不夠,低頻也不夠Q。10吋的低音單體我感覺幾乎很少上工,我覺得很可惜。關於這點我與裝喇叭的網友討論過,他覺得當初因為擔心低頻太多,可能因此塞了太多的吸音棉。他的建議是把玻璃纖維棉全數拿掉再聽看看。

[The Future] 與管迷的Alex討論過了,他已經開始動手進行號角喇叭的規劃,所以我也曾想過,也許將來能用現在這個號角高音DRIVER來裝不同的Horn與箱子,這是後話了,畢竟他想做的事情不少,但是兩個孩子的爹能有多少私人空間呢?(苦笑中)好處是看看他新推出的喇叭箱,從MDF變成夾板,原木貼皮後質感可是精進不少喔!(圖片請參考:http://my.so-net.net.tw/tube/fostex/FE126E-SE/FE126E-01.jpg)

短期內,會先把喇叭擺定位。現在是用家裡原先的2個木頭矮櫃墊起來,矮櫃還有輪子喔...雖然移動方便但還是不太衛生,最重要的是高音的位置太高了!聽起來人聲都服到半空中。目前定了一對花梨木板凳來當喇叭腳架。

另外我也想先試試拿掉吸音棉,看看對中頻與低頻的影響。不過比較具體的當然是換喇叭內線與分音器的電容。我認為會有“效率不如從前”的錯覺,關鍵應該在分音器或是串的電阻,讓聲音的透明度變差了。

總之,我開始聽號角了,這也是個不錯的開始。

《後記 2005.5.9》

訂製的花梨木喇叭架就位了,感覺上終於比較“專業”一點(虛榮心作祟?)不過高度調整後,整個高度從原來的110公分,降到90公分,聲音“浮”在半空中的問題自然獲得紓解。腳架高只有35公分,除了是配合“躺下來”之後的耳朵高度外,錢也是一大關鍵...花梨木真是貴啊!

因著這層變化,所以在腳架放定位前,先把號角接上了劇院系統(我的劇院系統久未更新,所以遲遲沒有貼圖出來啦)。號角喇叭看電影其實很過癮,能夠充分展露看電影時聲音的動態。尤其是當我因此把Main Speaker設為Large時,兩顆號角的10吋低音加入Velodyne CHT12的行列,氣勢真是驚人!不過搭配的問題就出來了。因為沒有重新設音壓、發生距離,再加上號角的效率高出了不少,所以看了幾個片段,號角與原來的衛星喇叭組合明顯格格不入。不過這常識還是給我不少信心,也許將來劇院也改為全號角的陣仗也說不一定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en19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