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部分》

選擇投影機欣賞大銀幕才是家庭劇院的王道啊!

  • [投影機]:當然,投影機並不是大尺寸的唯一選擇,依需求與環境的不同可能也不是最好的選擇,不過應該是最便宜的選擇了...通常買投影機前我會從幾個方向作建議。
    1.預算擺第一。現在的投影機跟PC設備相同,都是技術日新愈異,但價格卻是江河日下...如果要買入門級的投影機,可能準備個50K上下就綽綽有餘了。
    2.了解投影環境。投影機要擺哪裡、銀幕要多大要擺哪裡、線材怎麼拉、人要怎麼坐要先有個腹案。投影的畫面是愈遠愈大,要注意的是投影機鏡頭分成[短焦]與[長焦],如果你規劃的投影距離不大,選擇短焦會比較恰當。
    3.技術的選擇。目前投影機除了LCD機種外,又多了DLP的技術可以選擇。LCD、DLP熟優熟劣勢眾說紛紜,總之就是各有優缺點,一般而言LCD色彩鮮豔、亮度較高,但有灰塵容易進入、面板衰減與晶格較明顯的困擾;DLP則是較新的技術,暗部的表現與對比較好,缺點則是彩虹效應。只是對於消費者來說,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一切還是實際看了再說。要特別提醒的是,萬一對DLP機種有好感,請務必確定自己對於彩虹效應沒有那麼敏感
    →什麼是彩虹效應?DLP因為是使用RGB三種顏色的色輪旋轉產生各種顏色,於是在一些場景中─比較亮、對比明顯(如黑底白字)、移動快速...等,有些人眼睛會看到一片片彩虹閃過,症狀因人而異。解決之道是選擇色輪轉速較快(4倍速以上)、節點較多(RGB六節點)的機型。
    4.規格:家用投影機首要強調“對比”,因為電影有許多畫面是黑悽悽的,因此對比值愈高是愈好啦;然後是“解析度”,一般800*600的機種應該就夠用了,當然1024*768會更好,特別是有收視日本數位衛星規劃的人;而為了配合現在愈來愈多的寬銀幕電影,能夠輸出16:9影像也是基本的要求;至於“亮度”,亮度愈高當然使用上的環境對遮光的要求限制也愈少。
    5.特殊功能:Lens Shift,有垂直或水平的二種移動方式。這種功能可以讓你在不移動投影機的情況下,只靠移動鏡頭就能調整投影出來的畫面,在安裝上十分便利。另外許多投影機的輸入介面多了一個DVI,可容許DVD不用色差就直接輸出720P的訊號。

  • [銀幕]:銀幕雖然是“被動元件”,但還是相當需要投資的項目,否則空有好投影機也無法發揮他的全部實力。
    1.材質:
    最常見的銀幕材質有分“蓆白”與“珠光”二種。使用珠光幕銀幕的增益值會高一點(通常高過1就叫高),白話的說就是會比較亮,缺點是視角較小限制較多,比較適合投影機擺桌上的場合。由於現在的投影機亮度都綽綽有餘了,所以可以的話選蓆白幕。另外也有人使用灰幕,顏色會感覺沒有那麼“鮮豔”,但是會比較“濃郁”,比較沉。另一個好處是投影機的暗部騷動感降低,以及改善DLP機種最討厭的彩虹效應。
    2.尺寸:原則上分為長寬比例4:3與16:9二大類。很奇怪的是後者通常比較貴,不過因為寬銀幕的DVD是主流,很多人因此會選後者。當然你也可以選4:3的銀幕,然後只使用中間的16:9部分(此時上下會一片黑),不過許多人討厭看到沒有投影部分的黑框,甚至有人會認為這也會影響到投影畫面的品質(反光)。
    3.另外,到底要選用手拉、電動或固定式的銀幕呢?如果以銀幕的平整度來說,自然是:固定>電動>手拉,可惜的是固定的銀幕要空間能夠配合,電動的銀幕又太貴。只是手拉的銀幕使用幾次之後就容易出現波浪形狀的變形...除此之外使用三角立架的銀幕或氣壓式向上拉的銀幕也有,但比較貴而且使用的人並不多。

  • [DVD Player]:現在要挑DVD應該著重在“影像”部分,請認明有『循序掃描(Progressive,或稱“倍頻”)』的480p影像輸出機種,再要要求的話,就是還具備『2:3 pull down』的功能。倍頻的機子簡單的分辨方法是觀察機子背後的色差輸出端子是否有標明“PbPrPy”,如果是“CbCrCy”那就只有輸出480i的影像訊號了。現在匪區DVD已經有輸出720P與1080i的機種,不過因為不是透過DVI的介面,而且聽說畫質還是有進步的空間。
    →為何要這些功能?簡單的說沒有倍頻的畫面會比較“閃爍”,沒有2:3 pull down功能的畫面邊緣的鋸齒狀或畫面移動時的殘像會比較嚴重。

  • [線材]:影像的部分比較簡單,只要購置“色差線”連接投影機與DVD Player即可。也有人使用D端子或VGA接頭。D端子其實跟色差線差不多,是日本家電業者擔心有人色盲會分不出三種顏色的色差端子才開發出來的(這是玩笑話,別當真)。VGA端子跟D端子長的很像,但針頭接腳不太一樣,VGA的連接線好像不宜太長。另外應該也會聽到D-sub端子,其實就是VGA端子的另一個稱呼。

  • [安裝]:投影機比較建議用倒吊天花板的方式,最主要是有些投影機的漏光與噪音比較明顯,放桌上投影干擾較多。原則上你可以想成直角三角形,『投影機→銀幕的距離為長邊,銀幕本身高度為短邊』這樣去規劃。
    1.銀幕要多高?一般來說最好畫面的中心位置與人眼是同一個水平面,這樣觀賞時才不會需要抬頭,不然看完一部電影脖子就痠死了...
    2.銀幕要多大?我的建議是SVGA機種16:9的銀幕尺寸不要超過80吋,XGA機種不要超過100吋。要知道愈大的畫面看起來當然畫面的密度愈差...
    3.距離要多遠?不管是投影距離或觀影距離,都與解晰度及銀幕大小三者息息相關。投影距離前面提過,要看長焦或短焦的鏡頭。觀影距離我的建議是至少在3米以上,這樣才不置因為視角過大,感覺壓迫感以及容易暈片。此外坐遠一點也不容易看到一些畫面的騷動或晶格。
    4.是否要遮光?遮光好畫面才不容易被其他散光、雜光稀釋,不過如果在客廳要弄到完全漆黑恐怕也不方便,這就是取捨了。遮光做到“伸手不見五指”最成功。
    5.如何調整?一般最常使用Avia與Digital Video Essential這2張影音測試片,價格Avia貴一點,要1,xxx元,DVE只要幾百元就有了。裡面有很多測試的圖形,我也不是很熟捻,有空再貼一些連結給大家參考。
    6.其他的話,有不少人開始以HTPC─就是用電腦來取代DVD─來建構家庭劇院。使用電腦的好處在於影像輸出透過許多軟體其實調整的空間很大,畫質可說有立即的改善。缺點則是電腦的噪音、操作上的便利性、好電腦不便宜...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en19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